行政科学论坛

访问量:244711

党的建设

  • 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高素质专业化机构编制干部队伍研究

    信阳市委编办课题组;

    <正>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机构编制干部是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的“主力军”,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编委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高素质专业化机构编制干部队伍。”近年来,信阳市委编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机构编制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借鉴河南省委编办“四学四提升”有益经验,探索开展“四强化四提升”~(1),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对加强机构编制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2025年08期 v.12;No.128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 推动机关党建与机构编制业务深度融合研究

    商丘市委编办课题组;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重要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处理好党建与业务的关系,解决“两张皮”问题的探索实践的重要内容。

    2025年08期 v.12;No.128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编制管理

  • 濮阳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中长期供需趋势研究

    濮阳市委编办课题组;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教职工编制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要随着学龄人口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为此,必须对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做出预判,加强教职工编制供给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濮阳市年人口出生数发生了较大变化。

    2025年08期 v.12;No.128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 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统筹调配编制资源研究

    安阳市委编办课题组;

    <正>机构编制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近年来,安阳市委编办始终坚持鲜明的基层导向,强化资源统筹,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加大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统筹调配,提升编制使用效益,有力服务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08期 v.12;No.128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机构编制执行情况与使用效益评估的探索与思考

    平顶山市委编办课题组;

    <正>作为机构编制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开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创新之举,加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评估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工作需要在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加强。

    2025年08期 v.12;No.128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社会治理

  • 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数字经济驱动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唐琼;龚晨程;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数字化在引领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紧密贴合了“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导向。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即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动能焕新,重构乡村生产;数字经济重塑乡村生活,实现繁荣盛景、生活蝶变;数字经济革新乡村治理,推动治理升级。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议通过政策引领与基建强化奠定数字经济助农之基,通过数智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通过治理创新与技术融合升级数字经济赋农的效能。

    2025年08期 v.12;No.128 29-3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 共生式发展: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建理路

    周青洋;汪来杰;

    以共生理论为研究切入点深入剖析乡村治理实践,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现实要求。共生视角下的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将基层党组织、乡镇政府、村内自治组织、村民与社会组织界定为能量流通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中的软环境与硬环境通过产业、文化、人才等共生界面影响系统构建,推动共生模式从“非对称互惠—间歇共生”向“对称性互惠—一体化共生”的理想模式转向。然而,当前乡村治理面临共生单元互动过程梗阻、共生环境交互逆向诱导、共生模式偏利与非对称等诸多困境,需在实践中针对共生困境探索共生式发展路径,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系统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乡村治理的效能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08期 v.12;No.128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从封捕到共生: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现代化治理与生态文化传播

    曾梓威;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2021—2031)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实践,标志着生态治理范式由资源规制向命运共同体的深层转型。立足“封捕—共生”的传播逻辑,构建“生态危机—人文关怀—成效展现”的媒介叙事框架,探析政策传播中公众认知、文化认同与舆论建构的动态演化过程。当前生态文化传播实践面临科层理性与文化实践、媒介赋权与记忆消解、生态公民与传统渔民认同重构的“三元悖论”。为破解上述困境,提出跨主体协同机制、技术与内容耦合路径及公众参与式传播策略,旨在为生态传播理论深化与实践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12;No.128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理论视点

  •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李润源;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尝试通过探寻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价值,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机制,进而阐明新质生产力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潜力。最终,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

    2025年08期 v.12;No.12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高校治理

  • 河南省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对策建议

    何水;高向波;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经之路。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不断取得新发展、新突破,学位点持续增加、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学位点布局不均衡,学科优势特色不显著;研究生培养规模小,硕博生比例失调;高水平教学成果少,创新成果培育不够;研究生培养经费较少,重点科研平台不足。深入推进河南省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优化学科学位结构、稳步扩大培养规模、孵化教育创新成果、夯实经费平台保障等方面精准施策。

    2025年08期 v.12;No.128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智媒时代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突围与发展路径探析

    李娟;赵欣然;

    智媒时代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探索创新路径以适应信息传播变革。高校应利用智能媒体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体系,通过新媒体渠道推送富有教育性的内容,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施教。同时,探索互动式、体验式教育模式,运用VR、AR等技术创设逼真教育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思想。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媒体运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2025年08期 v.12;No.128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创新路径研究

    李鹏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在育人目标上高度契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底蕴,剖析二者深度耦合凸显的现实问题,进而从增强教师教育能力、培育大学生文化素养、实现教学体系有效对接、完善制度保障四个维度探索优化落实的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2025年08期 v.12;No.12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 职业本科院校学风建设新模式探究——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杨帅鹏;尹真杰;

    当前职业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具有特殊性,也面临着学风建设缺乏连续性、学风建设体系落后等问题。解决职业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明确办学定位,二是构建特色学风体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四是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未来的职业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专业大类学风建设的差异化策略,以及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创新模式。

    2025年08期 v.12;No.12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 纸数智融:AI赋能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研发与应用路径初探

    韦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大学英语教材已难以满足数字时代学习者个性化、交互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与对当前教学实践的深入分析,结合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与形态的现状,探讨AI赋能大学英语教材设计研发与应用路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重构应遵循“价值引领、守正创新、数智赋能”三大原则,实现从静态知识呈现到动态知识生态构建、从线性封闭结构到模块化网状结构、从单向学习到人机协同交互的三重转变,从而实现AI赋能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创新与教学生态重构。

    2025年08期 v.12;No.128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历史上的河南县治

  • 修武县:修兵练武处 七贤隐居地

    河南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课题组 ;王付林;

    <正>殷商时期,修武县称作宁邑。周武王伐纣,路过这里时大雨下了三天三夜,一片汪洋,泥泞不堪,行军艰难,于是就在此处驻扎下来修兵练武,并改宁邑为修武。自此,修武之名历代传承,至今已有3000余年。修武县以历史事件而得名,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千年古县”称号。

    2025年08期 v.12;No.128 73-7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征文园地

  • 理想绽放 点亮五彩斑斓的光

    麻伟娜;

    <正>机构编制部门始终致力于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体制机制的牢固根基。在这蓬勃兴盛的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者们正满怀热忱、斗志昂扬,奋楫笃行,勇毅迈进。不管是服务中心工作、牵头改革事宜、投身一线驻村,还是开展党建工作、常规业务,他们深知自己肩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坚定地秉持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争一流的原则,心怀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远大理想,用担当、拼搏、信仰、执着与奉献点亮璀璨绚烂的五彩光辉,竭力照亮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辉煌征程。

    2025年08期 v.12;No.128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镜头”里的她和他

    谷志昊;

    <正>偶然间翻看老家的旧相册,依稀记得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光影诗人”,身挎相机、手握金笔,渡江跨海,走遍天南海北。毕业参加工作后才明白,小事当从大处观,梦想仗剑江湖自然古意盎然,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青年担当的责任感已使实现梦想的途径悄然变为实干兴邦。此时此刻,我想“以笔为媒、以语为镜”,定格她和他“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追梦之旅。

    2025年08期 v.12;No.128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